智慧水務解決方案

方案介紹

監測目標

  建成布局合理、結構完備、功能齊全、高度共享的空-天-地一體化水務基礎信息采集與傳輸系統;

  建立水環境系統的在線監測能力,獲取真實、有效的數據,摸清水環境問題的病因;

  提高城市水環境治理與防洪排澇管理的監控抓手能力,為智慧水務平臺提供數據基礎。

監測原則

  業務導向、面向管理

  現場與中心相結合,現場工程設施全部建設自控系統。運管中心通過則通信網絡實現對各個現場自控系統數據的統一采集、匯總與集中監控管理,為區域整體聯調聯控提供基礎條件。

  現場自控、集中監控

  以業務為導向,針對各涉水環境治理業務需求構建綜合監控體系,以輔助運維及決策為出發點,兼顧模型校核等多角度考慮,發揮監控作用,全面服務于管理。

  數據有效、經濟可行

  遵循流域整體布局原則,在河流關鍵節點布設流量、水位監測點,掌握水資源分配動態數據;對于重點斷面重點部署水質監測點,實時監控水環境容量及水質動態變化情況。

  流域部署、突出重點

  確保監測數據準確有效,監測結果有效,可用于定量監測以及模型參數率定和結果驗證,支撐智慧水務系統建設。充分利用和兼容各部門已有監測點位和設施,避免重復建設,提高建設的經濟性。


方案架構

智慧水務方案架構圖


方案內容

水資源監控


源水取水監控

  對源水取水進行有效監控成為保障水資源安全、提高用水效率的關鍵。通過實時監控水質、水量及設備運行狀態,可以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,確保供水安全。

  遠程監控中心:設立監控中心,配置大屏幕顯示系統、綜合管控系統、存儲系統等。實時接收并處理前端采集的數據,進行可視化展示和報警處理。

  信息管理平臺:構建信息管理平臺,實現數據的集中存儲、處理、分析和共享。支持歷史數據查詢、報表導出、數據圖表展示等功能。

  水質監測:24小時在線監測源水水質,包括PH值、濁度、余氯、溫度等關鍵指標。支持數據實時顯示和歷史查詢,便于水質變化分析。

  水量計量:通過流量計實時監測取水量。支持數據階段性分析和歷史數據存儲。

  設備控制:支持手動、自動和遠程控制水泵、閥門等設備的啟停和調節。結合邊緣計算和邏輯控制,實現供水自動化和節能降耗。

  報警與預警:設置水質、水量及設備的報警上下限,當監測數據超出閾值時自動報警。支持電話、短信、微信等多種報警方式。

  信息共享與協同:開放數據接口,實現與不同層級和部門的信息共享。支持多用戶賬號管理,實現多人同時管理和督查水質監測信息。

◆ 降雨量監控

  降雨量是影響水文循環、水資源利用和氣象災害的重要因素。準確監測降雨量對于預測洪澇、干旱等自然災害,合理安排農業生產、城市排水和水利工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。

  數據處理中心:設立數據處理中心,負責接收、存儲、處理和分析監測數據。實現數據的分類、統計、轉換和格式化。提供多種用戶終端訪問方式(如PC端、手機APP、網頁平臺等)。用戶可實時查看降雨量數據、歷史數據、圖表展示等。

  實時監測:雨量計實時采集降雨量數據,并通過數據傳輸網絡發送至數據處理中心。數據處理中心將數據進行處理后,實時展示在用戶終端上。

  數據存儲:監測站點和數據處理中心應具備數據存儲功能,確保歷史數據的可追溯性。支持按時間、地點等條件進行數據查詢和導出。

  數據分析:對監測數據進行統計分析,生成降雨量分布圖、趨勢圖等圖表。支持異常數據檢測和處理,提高數據準確性。

  預警與報警:設置降雨量預警閾值,當降雨量超過閾值時自動觸發預警。支持多種預警方式(如短信、電話、APP推送等),確保預警信息及時傳達。

  數據共享與協同:開放數據接口,實現與氣象、水利、農業等部門的數據共享。支持多用戶賬號管理,實現多人同時查看和管理降雨量數據。

水系聯通泵站監控

  水系聯通泵站作為水系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,承擔著水資源的調配、防洪排澇等重要任務。隨著智慧城市建設的推進,對泵站運行管理的自動化、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
  實現對泵站運行狀態的實時監控,包括水位、流量、泵機運行狀態等關鍵參數。提高泵站管理的效率與精度,減少人工干預,降低運營成本。支持數據分析與預測,為泵站優化運行提供決策支持。

  實時監控:實時展示泵站的水位、流量、泵機運行狀態等關鍵參數。支持動態刷新和數據報警功能,確保管理人員能及時發現異常情況。

  數據分析:對歷史數據進行統計分析,生成趨勢圖、報表等分析結果。支持數據對比、預測等功能,為泵站優化運行提供決策支持。

  遠程控制:支持通過手機APP、網頁平臺等遠程方式控制泵站的啟停、調速等操作。實現遠程監控與現場操作的無縫銜接。

  自動報警:設定報警閾值,當監測參數超過閾值時自動觸發報警。支持多種報警方式(如短信、電話、APP推送等),確保報警信息及時傳達。

  組態編輯:支持在軟件平臺上進行泵站場景圖的組態編輯,直觀展示泵站各設備的運行實況。可根據實際需求對設備名稱、量程轉換、顯示風格等進行自定義設置。

  用戶管理:提供多用戶賬號管理功能,支持不同權限的賬號設置。實現數據訪問、操作記錄的追溯與審計。

河湖水系水量監控

  河湖水系水量監控實現對河湖等自然水體的水量進行實時、準確的監測與管理,為水資源調度、防洪抗旱、生態環境保護等提供科學依據

  感知層:部署水位傳感器、流量計等智能感知設備于河湖沿岸,實時采集水量數據。感知設備通過有線或無線方式連接,形成數據采集網絡。

  網絡層:利用4G/5G、WiFi、LoRa等無線通信技術,將采集到的水量數據傳輸至數據中心。確保數據傳輸的實時性、穩定性和安全性。

  平臺層:設立數據處理中心,對接收到的水量數據進行清洗、校驗、存儲和處理。結合云計算、大數據分析等技術,對水量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和分析。

  應用層:提供用戶交互界面(如PC端、手機APP、網頁平臺等),展示水量監測結果、數據分析報告等信息。支持預警提示、遠程控制、數據查詢等功能,實現水量的智能化管理。

  實時監測:實時展示河湖水系的水位、流量等水量數據。支持動態刷新和數據報警功能,確保管理人員能及時發現異常情況。

  數據分析:對歷史水量數據進行統計分析,生成趨勢圖、報表等分析結果。支持數據對比、預測等功能,為水資源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決策支持。

  預警提示:設定預警閾值,當監測到的水量數據超過閾值時自動觸發預警。支持多種預警方式(如短信、電話、APP推送等),確保預警信息及時傳達。

  遠程控制:支持通過應用層界面遠程控制河湖水系的相關設備(如閘門、泵站等)。實現水量的遠程調節和控制,提高水資源管理的靈活性。

水資源監控界面


水環境監控


河道斷面水質監測

  實現對河道特定斷面水質參數的實時監測、數據分析與預警,支持水資源管理、環境保護和應急響應。

  實時監測:實時展示河道斷面的水質參數,如pH值、溶解氧、溫度等。

  支持動態刷新和實時數據更新,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時效性。

  數據分析:對歷史水質數據進行統計分析,生成趨勢圖、報表等分析結果。支持數據對比、預測等功能,為水質改善和環境保護提供科學依據。

  預警提示:設定水質參數預警閾值,當監測數據超過閾值時自動觸發預警。支持多種預警方式(如短信、電話、APP推送等),確保預警信息及時傳達給相關人員。

  數據查詢與報表:提供數據查詢功能,支持按時間、地點等條件查詢水質數據。支持生成各種報表(如日報表、周報表、月報表等),方便用戶進行數據分析和管理。

  遠程控制與配置:支持通過應用層界面對水質監測設備進行遠程控制和配置。

截污管網運行監測

  截污管網作為污水收集與處理的重要基礎設施,其運行狀態直接影響城市水環境質量和居民生活質量。截污管網的規模不斷擴大,管理難度也隨之增加。傳統的監測手段存在監測點位少、數據不連續、反應滯后等問題,難以滿足現代城市管理的需求。

  實時監測:實時展示截污管網的流量、壓力、液位、水質等關鍵參數。支持動態刷新和實時數據更新,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時效性。

  數據分析:對歷史運行數據進行統計分析,生成趨勢圖、報表等分析結果。支持數據對比、預測等功能,為管網運行優化提供科學依據。

  預警提示:設定預警閾值,當監測數據超過閾值時自動觸發預警。支持多種預警方式(如短信、電話、APP推送等),確保預警信息及時傳達給相關人員。

  遠程控制:支持通過應用層界面對管網中的閥門、泵站等設備進行遠程控制。方便用戶根據實際需要調整管網運行狀態。

  數據查詢與報表:提供數據查詢功能,支持按時間、地點等條件查詢管網運行數據。支持生成各種報表(如日報表、周報表、月報表等),方便用戶進行數據分析和管理。

  GIS地圖展示:將管網運行數據與GIS地圖相結合,實現管網運行狀態的直觀展示。支持地圖縮放、漫游、標注等功能,方便用戶了解管網布局和運行情況。

入河斷面水質監測

  實現對河流入水斷面水質的全面、實時、自動化監測,便及時發現并解決水質污染問題,保障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。通過集成傳感器技術、數據采集與傳輸技術、數據處理與分析技術,構建一套高效、智能的水質監測系統。

  實時監測:實時展示各監測斷面的水質參數、水文參數及氣象數據。支持多種數據展示方式,如圖表、曲線、地圖等。

  數據查詢與報表:提供歷史數據查詢功能,支持按時間段、監測參數等條件進行篩選。自動生成監測報表,包括日報、周報、月報等,支持導出功能。

  預警與報警:設定水質參數閾值,當監測數據超過閾值時自動觸發預警或報警。支持短信、郵件、APP推送等多種報警方式。

  數據分析與決策支持:對監測數據進行統計分析,生成趨勢圖、對比圖等,幫助用戶了解水質變化情況。結合GIS技術,實現水質污染源的快速定位與溯源分析。

污水處理設施監測

  實現對污水處理過程中各項關鍵指標的實時監測、數據分析、異常報警及遠程管理,以確保污水處理設施的高效、穩定運行。

  基于先進的物聯網(IoT)技術、云計算平臺和大數據分析技術,構建一套全面的污水處理設施監測系統。該系統通過前端傳感器采集數據,經過終端數據采集器處理,最終通過云平臺進行數據存儲、分析和展示,實現污水處理過程的智能化管理。

  水質傳感器:包括pH值、溶解氧、化學需氧量(COD)、生化需氧量(BOD)、氨氮(NH3-N)、總磷(TP)、總氮(TN)等傳感器,用于實時監測污水的水質參數。

  流量傳感器:采用多普勒流量傳感器或雷達流量計,監測進水、出水及處理工藝中的污水流量。

  液位傳感器:監測處理池的液位高度,預防溢流或液位過低。

  設備狀態傳感器:監測曝氣設備、污泥回流泵、攪拌設備等關鍵設備的運行狀態。

  數據傳輸設備:支持有線、無線(如Wi-Fi、4G、LoRaWAN等)多種傳輸方式,確保數據實時、穩定地傳輸到云平臺。

  數據處理平臺:基于云計算技術,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實時處理、存儲和分析。

  數據分析與展示:提供數據可視化界面,展示水質參數、流量、液位、設備狀態等實時數據,并支持歷史數據查詢和報表生成。

  報警系統:設置報警閾值,當監測數據超出正常范圍時,自動觸發報警,通過電腦端或手機端發送通知。


水安全監控


易澇點監控

  積水水位:實時監測低洼路段、下穿式立交橋、隧道等易澇點的積水水位。這是最直接且關鍵的數據,能夠反映當前內澇的嚴重程度。通過安裝在水體中的傳感器(如超聲波水位計、電子水尺等)進行數據采集,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連續性。

  降雨量:監測降雨量是評估內澇風險的重要指標之一。通過雨量計等設備,實時獲取降雨數據,有助于預測未來積水趨勢。

  視頻監控:結合網絡攝像頭,對易澇點進行遠程視頻監控。這不僅可以直觀展示積水情況,還能幫助管理人員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并采取措施。

  設備狀態:監測與排水相關的設備(如排水泵、閥門等)的運行狀態。確保這些設備在關鍵時刻能夠正常工作,提高排水效率。

  預警信息:根據預設的報警閾值,當監測到積水水位、降雨量等數據超過設定值時,系統自動發出預警通知。預警方式可以包括聲光報警、短信通知、微信公眾號消息、郵件等多種形式,確保相關部門和人員能夠及時收到預警信息。

  數據分析與展示: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,生成各種報表和圖表(如水位變化曲線、降雨量分布圖等),為城市管理部門提供決策支持。通過可視化平臺(如安卓/IOS手機APP、電腦端網頁/軟件等)展示監測數據和預警信息,提高信息公開透明度,促進多方協同作戰。

  聯動控制:支持與排水泵、污水泵等設備的聯動控制。當監測到積水嚴重時,系統自動啟動排水設備,輔助排水作業,減輕內澇影響。

  GIS/GPS地理位置顯示:支持GIS、GPS地理位置顯示功能,可批量查看城市所有監測點的實時數據。通過地圖展示各監測點的位置和積水情況,有助于管理部門直觀地了解各區域的積水狀況。